《长安十二时辰》容易被忽略却又特别重要的人物:何监(贺知章)
《长安十二时辰》容易被忽略却又特别重要的人物:何监(贺知章)
《长安十二时辰》8.6分的评分反映出观众对这一良心好剧的喜爱,无论是服道化的用心、西安街头的水盆羊肉、火晶柿子、细犬还是大头张小敬通过AI分析后做出的主角选择, 这些都更像是“大案牍术”的现实应用。
女主从侍女檀棋到平民闻染再到杀手鱼肠,几位女性角色各具特色,而配角岑参、崔器一文一武同样展示出超强的搞笑本领,一晚上没吃饭的岑参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狱友,崔器一腔热血在站队问题上犯了致命性错误,无奈只能以死抵罪,至少在气节上还是站得住脚的。
随着人物的陆续登场,故事线也随即展开,说句实话,作为一部48集的长剧,前两集的铺陈效果并不算好,线索过多导致叙述上缺乏主次,人物的眼花缭乱登场以及任务的含糊不清让很多观众失去了耐心,如果不是有惊人的毅力,很难顶住那阵疲劳期。不过原著粉还是很有耐心,虽然一部分观众已经提前撤离了战场,但更多观众还是为了雷佳音和四字弟弟坚持了下来。
首先要说的是,电视剧限于制作经费和长度,基本上无法和电影画质和情节相抗衡,但是《长安十二时辰》却基本上做到了电影级别的画质要求,而制作费也同样要考虑成本的收回,因此48集的长度是种必然,马伯庸的小说会设置很多的暗钩,读者会在不断阅读中体会到悬念的乐趣,这种乐趣转换成影像就成为了一个个有礼有节的梗。
因为广电总局“限古令”使得电视剧中无法使用小说中出现的历史人物,这是从保护历史人物的角度出发,但这并不会限制观众们的无穷想象,作为对于历史人物的还原,何监的原型贺知章就很有韵味。今天就来讲讲关于这位“幕后大boss”的强悍人生。
《长安十二时辰》时代背景是天宝三年,也就是公元744年唐玄宗李隆基的执政期内,而实际上贺知章是公元659年出生,公元744年以86岁的高龄去世,影片正是以贺知章即将退隐为历史依据,还原出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刺客信条24小时。
正如贺知章骑着毛驴晃晃悠悠出现在众人面前,在他的两位小弟李白和杜甫面前,贺知章显然酒量略差,毕竟年龄在这里摆着,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描述的正是贺知章醉酒时的状态“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在马上摇来摇去的状态恰如其分显示出他的年迈,因此才会有“长源”李泌的上位。
在唐玄宗时期,道教在朝廷的倡议下有极高的政治地位,贺知章对于道教就极为信奉,因此与手持浮尘,头戴上清芙蓉冠的李泌颇有共同语言,对于李泌自然也委以重任,倍加关怀。关于贺知章的性格,在新、旧《唐书》中都有这样的记载“性放旷,善谈笑,当时贤达皆倾慕之”,由此可见当时的贺知章自封为“四明狂客”(贺知章出生在浙江四明山)不无道理,而他与李泌的惺惺相惜则更有种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
我们再来看回顾下贺知章一生的几个片段:公元659年,37岁中进士, 擢超拔群类科。公元712年,54岁加阶四门助教, 拟宣义郎。公元714年,56岁授朝议郎, 户部员外郎。公元722年,64岁兵部尚书张说荐, 入丽正院修《六典》《文纂》等, 为直学士。公元738年,80岁授太子宾客, 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公元742年,84岁举荐李白于朝, 玄宗授李白为翰林供奉。公元744年,86岁唐玄宗率太子及左右相以下送贺知章于长乐坡, 贺知章于是年五月还乡, 无几寿终。
由此可见,贺知章虽然天资聪慧,但是在仕途上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依靠光明磊落的性格和诙谐幽默的谈吐感染着亲朋挚友,虽然位置并不算高,但是对待像李白这种小字辈朋友仍能仗义直荐,这当然与他豪爽的性格有关,更与李白与他相似的人生经历和性格密不可分。
因为崇尚道家无为清净的修身之道,所以贺知章并不特别注重名利,甚至晚年还曾与佛教高僧交往,潜心研究过佛教教义,对于佛教义理有相当高的造诣,还帮助翻译了佛教《宝积经》,但是由于其更偏重于道教,所以很多人会忽视其佛道双修的经历。
关于贺知章,开国领袖毛泽东还曾专门翻检《全唐诗话》《新·旧 唐书》《贺知章传》等相关古籍史,称赞其“是一个胸襟洒脱的人,不是一个清教徒式的人物”,这精准点明了贺知章的性格,他的一生可以用六个字来形容“拿得起,放得下”。
贺知章一生一直努力提高自身文学素养,信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而到唐玄宗时,在举行最重要的封禅大典仪式前,贺知章也是全程参与,和唐玄宗共同商议礼节以及祭礼献酒的具体内容,由此可以看出他深得皇帝信任,这为他仕途的升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他并不好大喜功,而是急流勇退,在复杂斗争的官场中,他经常左右为难,进退维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贺知章选择了消极避世,过起潇洒自在的生活。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他显然已经放手,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培养新人上,但是由于自己的“私心”,他数次提醒李必要注意官场斗争,避免在仕途上受到牵连,坚决抵制使用一名死囚犯来查案,这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关,相信很多人会为之折服,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年轻人有种潮气蓬勃的进取心,李必考虑的是数十万长安人民的安危,因此在老师的数次阻拦下依然有条不紊地推动着进度条。
不过在剧中贺知章还是很有威望的,无数王宫大臣一听到何监的名号都会虎躯一震,而在众人面前,何监经常三两句话就把众人打发了,也可以看出大家对于贺知章人脉的忌惮,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对于何监这样的人物,虽然远离朝堂,但是仍然一言九鼎,颇具威力。
俗话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贺知章还与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醉中八仙”,并且和“草圣”张旭关系特好,而贺知章的书法同样出神入化,擅长草书隶书,晚唐词人温庭筠评价其为“知章草书,笔力遒健,风尚高远”,从笔法上我们也能领略出贺知章淡薄却并不平淡的人生轨迹。
最后,我们“隐秘而伟大”的贺老还在剧中有着更加不为之人的秘密,在这里就不再透露了,相信剧集结束后大家一定对于这样一位忠贞不二的老臣有更多的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