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演员选角鄙视链:为何渣男角色更受青睐?探讨‘软男’的崛起与女性观众的变
男演员选角鄙视链:为何渣男角色更受青睐?探讨‘软男’的崛起与女性观众的变化
在当今影视圈,男演员们的选角偏好似乎形成了一种隐形的鄙视链,坏男人、渣男角色似乎获得了更多的青睐,而“软男”角色的崛起也逐渐引发观众的关注与讨论。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引发了学者和影评人的深入探讨。在最近《新周刊》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影评人毛尖的对话中,便对这一现象做了深刻分析,揭示了男演员对角色选择的心理动机及女性观众审美的变化。
毛尖指出,男演员的角色层次分明,从高到低可大致划分为“变态犯罪份子”、“坏男人”、“正常男人”以及“软男”。在这个表面看来让人瞠目结舌的鄙视链中,猫无铃的渣男角色显然更受到青睐,而表现出柔软特质的“软男”却常常被边缘化。邵艺辉则补充,尽管他对《好东西》中前夫角色的信心满满,却意外发现这一角色在男演员中却遭到冷遇,很多人甚至在看到剧本后选择了主动放弃。
反观女性角色,许多“恶毒”女性形象却受到长久的批评和诟病。比如在经典剧集《甄嬛传》中,安陵容和容嬷嬷等角色被网友们几乎一致指责,女性角色的“恶”常常被放置于耻辱柱上。当男演员们演绎变态或渣男形象时,反而常常被赋予某种魅力,受到观众的欢迎,甚至有资格获取更高的演技评价和奖项。
这一现象的发生,与当下女性观众的审美变化密切相关。现在的女性观众对于传统的苦难叙事已经感到厌倦,开始期待新鲜、多样的男性角色形式出现。在《新周刊》的对话中,毛尖提到,许多男演员的选角更倾向于追求戏剧性和反差感,因此待演“变态土豪”以及各种坏男人角色才更能令他们实现自我的突破。
对比硬汉和软男,近年来出现的“软男”类型角色,实际上为男演员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表演空间。这样的角色不再是过往那些“软饭硬吃”的形象,而是知识渊博、情感细腻、懂得倾听女性故事的新型男性角色。例如,在电视剧和电影中,像《好东西》中的前夫角色,展现出对现代女性主义的契合,通过角色的智性与情感细腻,表现出了一种新的男性魅力,进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女性观众。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女性观众在消费观影内容中,逐渐取代了男性的主导地位。根据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灯塔研究院的调查,女性购票用户的比例已从2018年的51%上升至2024年的58%。这表明,女性观众的想法与期待,正在慢慢影响影视产业的选角逻辑。
因此,观众愈发青睐那些更具亲和力与共情能力的“软男”角色,对于过去单一的华丽霸道总裁、激情狂妄的渣男形象感到审美疲劳。这使得男演员们不得不迎合市场,开始转型演绎这种充满情感纠葛与人性思考的新型角色。在演绎这些角色时,演员不仅是在挑战一种新的艺术表达,也是在为电影产业提供新的思考方式。
这种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许多传统“大男人”形象的演员对于“软男”角色可能会感到抵触,担心在观众面前显得软弱、失去魅力。随着市场的变化,能够拥抱这种角色的演员正在为将来的演艺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男演员选角的鄙视链,我们可以看到性别角色与观众审美的转变,反应了社会对女性观众重视程度的提升。未来,影视界应当积极调整,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这个日益崛起的女性市场,推动更多有深度、有温度的男性角色出现,从而构建更为丰富的影视文化生态。在这一进程中,作为演员的他们,也将展示出不同寻常的角色魅力与个人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