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启航第二季:《兔儿爷》主创采访来啦!
绽放·启航第二季:《兔儿爷》主创采访来啦!
在今年的秋天,一场名为《兔儿爷》的沉浸式儿童剧即将在王府中环西侧草堂与大家见面。这部剧是我国儿童艺术剧院主办、宽友文化运营的“绽放·启航”孵化计划第二季的一次全新突破,也是首次与王府中環强强合作的大胆尝试。在正式演出之前,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兔儿爷》的编剧孙梦竹和导演顾欣桐,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心声和感悟吧。
问:您们为什么要选择“兔儿爷”这个题材呢?
孙梦竹:对于老北京人来说,每到中秋节,“兔儿爷”是家家户户都要用瓜果梨桃去供奉的一个形象,过去北京城的孩子们是非常熟悉“兔儿爷”的。然而,这个形象在现在这一代人的脑海中已经消失了。我们希望借助这部剧,让“兔儿爷”这个形象也能陪伴着现在的孩子,就像“兔儿爷”陪伴过去的孩子们一样。
顾欣桐:确实如此,现在的孩子们更喜爱玩奥特曼,玩美国的超级英雄。但我们我国也有自己的超级英雄——“兔儿爷”,它是因為京城的一场大病,嫦娥派它下凡来给老百姓治病而诞生的。因此,“兔儿爷”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英雄形象。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剧,让孩子们重新认识和喜爱“兔儿爷”。
问:请您谈谈沉浸式儿童剧的独特之处和难点在哪里?
孙梦竹:沉浸式戏剧需要根据场地的属性严格地私人定制,包括表演、舞台美术、剧本、服装、灯光等等,所有的设置都需要与剧院完全不一样。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同时,演员的表演分寸感也是一个难点。一开始大家排练的时候是在排练场里,我发现演员们在用剧场的表演方式,但是沉浸式剧目的演员要面对那么多的小朋友,孩子们可能就坐在离他们一米远的位置。如果用剧场的表演方式,那小孩是不能接受的,我们应该用更生活化的表演方式。
顾欣桐:是的,当进入到这个场地之后,我们发现这个空间真的很大,演员有时要在距离孩子好几米开外的地方进行表演,有时就在孩子身边。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再用剧场的表演方式,而是要灵活运用多种表演方式,将表演的分寸感完全融合在这个空间里面。
问:您是如何将传统“兔儿爷”进行现代化表达的呢?
孙梦竹:我们要让小朋友们了解“兔儿爷”是怎么回事,所以在开场之前播放了一段“兔儿爷”的传说,基本上原汁原味地把“兔儿爷”是怎么从玉兔成为“兔儿爷”的过程给小朋友们讲清楚了。我们用戏剧作为故事讲述的一种手段,这也是一种比较现代的方式。我们还采用了许多小朋友能接受的现代元素,比如多媒体动画、游戏互动等。
顾欣桐:另外,我们还结合了“大家来找茬”这样的游戏,让小朋友们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剧中来。这些都是为了让传统“兔儿爷”形象更符合当代孩子的审美和接受程度。
问:这部戏的亮点在哪里?
孙梦竹:我认为这部戏的最大亮点就是它的沉浸式互动性。孩子们既是观众也是演员,每个孩子的关注点都不相同,他们对这部戏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他们会拥有不可复制的戏剧体验。
顾欣桐:这部剧还充分体现了我们对孩子们的尊重和关爱。我们用最大的诚意和最高的艺术水准去创作这部剧,希望给孩子们带来一个愉快的戏剧体验。
问:参与“绽放·启航”项目的体验是什么样的?
孙梦竹:非常开心!为了这部戏的完美呈现,为了给孩子们带来独特的戏剧体验,有很多人帮助我们打好了幕后的硬仗,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所以我们只需要专注于创作,其他的事情都可以交给别人去做。我觉得参与“绽放·启航”项目是一次幸运且幸福的体验。
顾欣桐:是的,这个过程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虽然这部戏超出了我们的很多经验范围,但是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让我们成长了许多。
问:《兔儿爷》的剧情简介是什么?
孙梦竹:《兔儿爷》的故事发生在中秋节前夕,狮子、老虎、仙鹤、鹿和小朋友们一起期待着兔儿爷的到来。经过一番波折,他们最终找到了兔儿爷,并在月亮上度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中秋节。
顾欣桐: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们不仅收获了快乐,还学到了勇敢、善良、团结等品质。这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也是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问:请谈谈您对这部剧的期望。
孙梦竹: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剧,让孩子们重新认识和喜爱“兔儿爷”,同时也让他们在欣赏戏剧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顾欣桐:我们希望这部剧能够带给孩子们一个难忘的戏剧体验,让他们在欢笑和泪水中收获成长。
《兔儿爷》是一部充满奇幻色彩和教育意义的儿童剧,它将以全新的沉浸式互动形式,带领孩子们踏上一段寻找自我、认识自我的奇妙旅程。相信在这部剧中,孩子们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感动。让我们一起期待9月1日至3日在王府中环西侧草堂举行的《兔儿爷》首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