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是什么样的人(揭露方舟子的虚伪和双标)
方舟子是什么样的人(揭露方舟子的虚伪和双标)
方舟子是什么样的人(揭露方舟子的虚伪和双标)
本文不代表“怀疑探索者”的观点,仅为参考学习用途。这篇文章以疫苗抗生素事件,抽丝剥茧揭露方舟子的虚伪和双标。
本文还可以参考:
真实的方舟子:一贯擅长断章取义、颠倒黑白的伎俩、
不是方粉,必定方黑?方舟子与科学公园结怨始末
科普作家方舟子失败的教训
方舟子的前途在哪里?你怎么看?
不得不说,方舟子果真无愧于中文网络掐架话术第一人,居然能够在和对方结论相同的情况下,批评对方结论大错特错。如此高超的写作技巧,笔者自叹不如。但是,把网络掐架的话术使用到科普写作当中,这种行为,让人不寒而栗。
笔者前几天写的《方舟子,大家喊你出来走两步》一文,为大家重温了“打假斗士”如何自己打假自己。
文章发表后,方舟子没有对此进行直接回应——也难怪,无论怎么直接回应都难以自圆其说——而是转移话题,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重发了另一篇指责科学公园的所谓科普《不用担心疫苗中的抗生素残留吗?》(https://c.quk.cc/3/zt4/vcwz1r22m51 src="https://c.quk.cc/3/zt4/1yi4qgsxe3s.jpg" >
光明日报的科普专家委员会
肖传国
很多网友表示对方舟子这种“眼里揉不进沙子”的双标作风看不懂,其实这很好理解:科学公园作为非营利科普平台,无法像光明网那样付费聘请方舟子为“专家”。
没有“专家”费用可以付给方舟子,只能删除网站上曾经转载的方舟子文章,科学公园因此得罪了方舟子,自然也成了其眼中钉。
自此,方舟子开启了对科学公园旷日持久的疯狂打击。科学公园在方舟子口中,也从“优秀科普平台”,成为“科骗公园”。
把科学公园树立为敌对目标后,方舟子开始“寻衅滋事”——与其对外所标榜的“洁癖”不同,方舟子对于“自己人”,再恶劣的问题也视而不见(例如彭剑之于“安保资金”),而对于“敌人”则表现出鸡蛋里也要挑骨头的睚眦必报之态——声称陶文存在严重问题,“有可能误导、危及儿童生命健康”,因此就有了前面所提到的方文。
方文发表后不久,就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其中的破绽。
文中有一句:“至少有两个临床报道称,麻腮风疫苗中的新霉素残留可能引起了急性全身过敏反应”,同时注明参考文献2和3,然而其中的参考文献2(https://c.quk.cc/3/zt4/ohmdb1b1jur src="https://c.quk.cc/3/zt4/wiwhx2egm5z.jpg" >
方舟子
不得不说,方舟子果真无愧于中文网络掐架话术第一人,居然能够在和对方结论相同的情况下,批评对方结论大错特错。如此高超的写作技巧,笔者自叹不如。但是,把网络掐架的话术使用到科普写作当中,这种行为,让人不寒而栗。
方舟子在自己的文章中曾冠冕堂皇地说:
“不是说不靠谱的‘科普作者’每篇文章都错或每句话都错。但更可怕的是十句话里给你塞一句私货,一般人是没法识别的,有识别能力的人又未必注意到或注意到了未必有兴趣有时间去澄清,毕竟没有义务来替读者一一把关。所以最省事也可靠的办法是远离这些‘科普作者’。”
在笔者看来,这段话恰恰是对方舟子式科普的最佳写照——为了攻击“敌人”不惜在科普文章中“误引”甚至假造病例,这样的所谓“科普作家”所写出的所谓“科普”,还值得被广大读者所信任吗?
“所以,最省事也可靠的办法,就是远离这种所谓的‘科普作家’。”
来源:科学公园
编辑:怀疑探索者
作者为清华大学博士,高级研究员